不好,印度人居然开始反思了!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: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完全取代中国,然而在这10年来印度制造都还是一个空谈,这就算了,更大问题是又失去了美西方产业的转移机遇。印度想当制造大国,物流、电力、港口这些得跟得上吧?中国能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靠的是四通八达的高铁、港口和稳定的电力网,比如中国的高铁总里程已经超过3.7万公里,货运效率高得惊人,成本也低。印度虽然这几年也在修路修桥,比如德里到梅鲁特的高速公路,但整体基建水平还是差得远,道路坑坑洼洼,港口效率低下,电力还经常断供,这让企业怎么放心把工厂开过来?再说说政策环境。中国能吸引外资,靠的是稳定的政策和高效的服务。印度这边呢,政策变来变去,今天鼓励外资,明天又提高关税,让企业无所适从。就说土地收购吧,印度的土地法复杂得很,企业想建个工厂,得花好几年时间和当地政府、农民扯皮,成本高得离谱。还有劳动法,印度的劳动法体系庞大而复杂,工会之间竞争激烈,动不动就罢工,企业运营成本大增。更麻烦的是,印度在供应链上严重依赖中国。就拿电子行业来说,印度生产手机、电脑等产品,大部分零部件都得从中国进口。比如电路板和电池,印度近三分之二的进口都来自中国。就算印度想自己生产,也得依赖中国的技术和设备。像印度企业收购昆山丘泰克,就是为了获取精密模组的生产技术,但核心工艺还是离不开中国。印度的高关税政策也把不少外资吓跑了。中国加入WTO后,关税一降再降,成了全球供应链的核心。印度却反其道而行之,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,虽然保护了国内产业,但也增加了外资企业的成本。日本企业虽然想把工厂搬到印度,但高关税让他们望而却步,转而选择越南、墨西哥等国家。说到国际竞争,越南和墨西哥可把印度甩在了后面。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比印度还低,而且靠近中国,物流方便,很多企业把生产线搬到了越南。墨西哥更不用说,靠近美国市场,享受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便利,美国企业把工厂搬到墨西哥,既能降低成本,又能避开关税壁垒。相比之下,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贸易协定优势就不明显了。印度的技术短板也很突出。中国这些年大力投入研发,在5G、人工智能等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。印度呢,虽然有软件业的优势,但在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上还是落后。比如太阳能电池板生产,印度虽然建了不少工厂,但大部分组件还是得从中国进口。就算印度想提高技术,也得依赖中国的技术人员和设备。说白了,印度想取代中国,可不是光喊口号就行的。基础设施、政策环境、供应链、技术、国际竞争,每一样都得跟上。现在印度连基础的物流、电力都搞不定,政策又不稳定,供应链还依赖中国,拿什么和中国竞争?更别说还有越南、墨西哥这些强劲的对手。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的没错,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取代中国,但这10年的空谈,让他们错失了产业转移的机遇。未来,印度要是不把这些问题解决了,“印度制造”可能永远只是个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