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币在SWIFT份额暴跌,引发华尔街如坐针毡:白宫闯大祸了!2025年前8个
人民币在SWIFT份额暴跌,引发华尔街如坐针毡:白宫闯大祸了!2025年前8个月,人民币在SWIFT系统里的份额一路走低,从今年3月的4.13%掉到4月的3.50%,5月更是跌到2.89%,6月和7月也没见反弹,直接被加元超过,全球排名落到了第六。这消息一出来,华尔街那边坐不住了,不少人开始议论纷纷,觉得这可能是人民币国际化遇到了大麻烦。但要是仔细琢磨琢磨眼下的全球金融格局,就会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,这背后藏着一盘早就开始布局的大棋。要弄明白这事儿,得先搞清楚SWIFT系统到底是干什么的。简单说,它就像是全球金融交易的一条主航道,大多数国家之间的跨境支付都得走这儿。以前咱们国家的企业做进出口生意,卖东西收美元,基本上都得通过这个系统结算。但这几年情况慢慢变了,越来越多的中企在跟国外客户打交道时,直接提出用人民币结算,对方国家通过咱们自己的CIPS系统就能完成支付,不用再绕SWIFT这个弯子了。所以人民币在SWIFT里的份额下降,不是因为用人民币的人少了,而是大家换了条更方便、更自主的道儿。看看CIPS系统的发展就知道了。截至2025年5月底,这个系统已经有1683家参与者,其中直接参与的有174家,境外的占了72%;间接参与的有1509家,境外的占63%,业务覆盖到了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的49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。从业务量来看,增长更是明显,2022年到2024年这三年,业务笔数和金额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5%和30%,2024年一年就处理了175万亿元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,累计处理的金额已经超过675万亿元。这些数字实实在在地说明,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不仅没减少,反而通过另一种方式在稳步扩大。这背后其实是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。这些年,美国动不动就把SWIFT系统当成制裁其他国家的工具,只要哪个国家不合它的意,就威胁把人家踢出这个系统,断了人家的国际支付通道。这种做法让不少国家都觉得心里发慌,开始琢磨着找alternatives,不想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美元这个篮子里。咱们国家推广CIPS系统,鼓励用人民币结算,正好给这些国家提供了一个新选择,这既是为了保障自己的金融安全,也是顺应了国际社会对多元化支付体系的需求。从实际的贸易结算情况来看,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。就拿内蒙古来说,跟它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从试点初期的9个增加到86个,全区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金额突破1万亿元,2024年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使用占比已经提升到45.9%。2025年一季度,内蒙古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的跨境人民币收付同比增长18.2%,占全区跨境人民币收付的比重达到37.8%,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7.8个百分点。这些数据虽然只是一个地区的情况,但也能反映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。而且,咱们国家还在不断深化与其他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。2025年9月初,中国人民银行刚跟欧洲中央银行、瑞士国家银行和匈牙利国家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,其中中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达到3500亿元人民币,中瑞1500亿元,中匈400亿元。这些协议的续签,不仅能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,也让更多国家在进行跨境交易时更愿意选择人民币,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。其实,人民币国际化本来就不是一条直线往前冲的路,而是需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策略。以前可能更多依赖SWIFT系统来扩大人民币的使用份额,但现在看来,建立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系统,形成多元化的结算渠道,才是更稳妥、更可持续的做法。就像专家预测的那样,随着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推进,我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经贸合作的深化,货物贸易项下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还会不断提高,预计到2035年可能达到45%,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结算中的比重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,到时候就能达到17%左右。华尔街之所以对SWIFT里人民币份额下跌感到紧张,其实是担心这种支付渠道的转移会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。长期以来,美元凭借在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中的主导地位,给美国带来了不少好处,不仅能通过印钞收割全球财富,还能把自己的金融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。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,用CIPS系统绕开美元,美元的影响力自然会受到影响。白宫可能没料到,他们动不动就用SWIFT制裁别人的做法,反而加速了其他国家寻找替代方案的进程,客观上推动了人民币结算体系的发展,这恐怕是他们当初没算到的。